[Login] [中文] [English]

Home > 学业竞赛 > Content

厦门大学白鹭队喜获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亚太赛区)季军

Source: Post Date:2016年10月04日 Hits:3235

2fc8d195-69d2-457f-b82f-5ff3ed417440.png

9月23—24日,IARC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亚太赛区)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举行。厦门大学白鹭队一路披荆斩棘,在比赛中凭借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稳定的发挥最终取得试飞成绩并列第二,综合成绩第三名的良好成绩。

IARC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是面向全球的智能无人机比赛项目,科研与工程并重,今年是举办的第25周年。本次亚太赛区比赛由中国航空学会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吸引了伊朗、印度、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40余名知名高校学子参赛。挑战目标依然是由国际无人机系统协会提出的第七代任务,通过空中机器人完成“牧羊犬行动”,要求参赛队伍设计一套空中机器人系统,具备在10分钟以内实现全自主避障、识别并驱赶7个移动目标的功能。今年是本届任务挑战的第三年,尽管北美赛区和亚太赛区比赛队伍均未完成任务,但从比赛的飞行完成情况来看,众多知名高校又将目标完成的可能性向前推进一步,赛事的难度充分的体现了IARC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对未来技术不断创新的特点。

711292b4-ee32-459a-a46b-00b760761520.png

竞赛内容涉及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不仅要求队员们有扎实的航空航天专业知识功底,还要队员们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为了准备该项比赛,在学校教务处、研究生院和航空航天学院等单位的主导下,飞行器/发动机一体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3月份成立了由吴榕、吴了泥、殷春平、郭志明担任指导教师的项目团队,队员张莹、张晗祺、刘晓宁、刘煌星、林俊、何伯勇、薛祎锦、王文杰、宋南、张月光等来自飞行器设计、动力工程、自动化、机械与仪表、航空宇航与制造等全校不同专业与年级,承担了无人机结构设计、视觉导航策略设计、控制算法设计、传感器信息建模、程序编写等工作。同学们还自主开发了基于超声波、毫米波雷达、机器视觉、激光雷达等实现全局避障的软硬件平台。赛前,队员们扎根海韵科研楼、风雨球馆和芙蓉隧道机器人训练基地,在无人机控制和智能导航策略上进行了不断调试与优化。该学业竞赛项目得到学校多个单位的协助。教务处、研究生院

  提供了专项经费支持,航空航天学院提供了场地、专业指导等组织支持,飞行器/发动机一体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组织协调与技术指导工作,无人机创新社团负责具体的队伍组织管理。此外,由于台风“莫兰迪”的影响,体育教学部和机器人训练基地在场地方面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比赛期间,厦门大学代表队的实力受到了大家高度的认可,吸引了全国多家知名企业和媒体负责人与参赛队员线上线下交流。

  (航空航天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