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中文] [English]

Home > 学业竞赛 > Content

福建画报:校园戏剧:好剧来袭,狂欢一“厦”

Source:https://film.xmu.edu.cn/info/1160/1805.htm Post Date:2022年03月22日 Hits:371

福建画报:校园戏剧:好剧来袭,狂欢一“厦”

“中国人演话剧是从教会学校学生的业余演出开始的。”《中国文学三十年》认为,我国的校园戏剧是话剧艺术诞生的摇篮,在我国戏剧发展史上有深远的影响。随着大批综合性大学开设了戏剧影视文学相关专业,校园戏剧发展也呈现出更专业、更大众、更具艺术性和思想性、回归戏剧本体等新的特点。厦门大学“中文有戏”便是其中一朵奇葩。

厦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王晓红老师曾做过学生“戏剧体验”的调查,八九成的学生从未走进剧场看过一次话剧。王晓红老师说:“虽然相关专业培养的学生只有少数进入戏剧行业,但是,从在校生到毕业学子,从戏剧爱好者到普通市民,校园戏剧培养了大量观众,使得他们能够了解戏剧艺术的审美特性和艺术魅力,进而进入剧场观看专业的演出。”
2010年,厦大中文系为了拓展学生文艺创作的领域,大胆构想出“中文有戏”演出季这一平台,在每年5月进行长达一个月、多达几十个作品的展演。观戏氛围越来越浓,“中文有戏”不止有中文系毕业大戏,还形成了话剧、电影/纪录片、戏曲曲艺等多元形式的三大板块。 

▲“中文有戏”剧组需要在有限的经费条件下,创造最好的演出效果,可谓“无中生有”。但对学生来说,自己动手制作的服装、道具,比花钱购买的更有意义。图为《青春禁忌游戏》(高曦 摄)

截至2021年,“中文有戏”共计演出300多场,9000多学生参与,80万人次观众走进剧场。此举不但为学生提供创作实践的平台,提升了中文系学生的专业自信,而且在校内外掀起“看戏、赏戏、评戏”的热潮。 

▲每年“中文有戏”闭幕式,参与的师生都会来一张“全家福”。图为厦门大学中文系王晓红教授(中)带领2019届学生排演毕业大戏

“‘中文有戏’最大的创新在于强调原创,由戏剧影视学科建设带动校园戏剧发展,为戏剧创作提供长久的保障。综合性大学的学科特点,使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文史哲基础,在创作时对作品内涵、人物心理刻画有较为多元的认识。同时,演出季已经成为全校性参与的、跨学科的大规模戏剧展演,跨专业学生的思想交汇、多学科背景的文化滋养,使创作具有了新的力量。”王晓红老师说。

▲《遥望海天月》生动讲述了教育家王亚楠校长为推动厦门大学教育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故事,表现其孜孜不倦、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 供图)

▲原创话剧《哥德巴赫猜想》讲述数学家陈景润挑战极限,突破人生困境,取得非凡成就的故事,结合现代舞、乐队、朗诵等舞台语言,极具诗意(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 供图)

▲厦门大学宣传部组织排演的《长汀往事》和“中文有戏”推出的原创音乐话剧《萨本栋在长汀》都十分精彩,再现了抗战时期萨本栋校长带领厦大师生内迁长汀艰苦办学的历史故事(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 供图)


  随着“中文有戏”的成功举办,戏剧与校史资源、思政教育也找到了结合点,厦门大学推出一系列精品校史剧。剧组挖掘高校精神内核,由厦大在读学生作为演员和主要工作人员,将爱国精神、革命精神、自强精神和科学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文/罗坤荣 编辑/罗坤荣 设计/王卉)

【责任编辑:吴艺】


Download:福建画报:校园戏剧:好剧来袭,狂欢一“厦”-厦门大学电影学院.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