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厦门大学本科生创新网! [项目管理系统登录] [竞赛报名登录] [中文] [English]

首页 > 学业竞赛 > 正文

我校学子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中喜获佳绩

来源: 添加时间:2024年12月12日 浏览次数:8

我校学子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中喜获佳绩

       11月22日至24日,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决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本届竞赛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指导下,由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组委会和全国高等学校实验物理教学研究会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物理实验》杂志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分社协办,共吸引了来自全国667所高校、2755支队伍、15715人报名参赛,赛事规模空前。根据初赛网评的结果,最终有280所

高校、548支队伍,共计1400余人晋级决赛。

image.png

CUPEC闭幕式


     经过线上评审、实物展演和现场答辩等环节的激烈角逐,由我校孔丽晶老师担任领队、2021-2023级本科生组成的6支队伍在决赛中脱颖而出,共斩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覆盖命题类与自选课题类两大赛道,整体获奖质量再创新高,我校也连续第5年获得组委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此成绩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充分展现了我校学生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image.png

                                                                                                                     CUPEC决赛现场


      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CUPEC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列属国家级A类赛事,认可度高、参与度强,是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近年来重点引入的国家级赛事之一,主要依托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开展参赛队伍的选培工作,为实施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我校学生的物理实验技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起了极大推动作用。

       此次我校能在国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离不开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高度重视与全体师生团队的不懈努力。从年初启动赛事,学院就该项竞赛取得了校团委、教务处的大力支持,学院领导亦积极推动,为竞赛的开展提供经费、场地和人员保障。在学校和学院两级指导下,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制定了详细的参赛计划,精心组织、培养、遴选优秀作品,通过宣讲培训、专家指导、作品打磨、赛前演练等多环节积极备赛,克服了实验条件受限、学期课时调整以及期末备考、高温酷暑等诸多挑战。这当中不仅有团队指导教师的倾情奉献,还有张武虹、李艾华、吴雅苹、蔡伟伟、吴猛、傅德颐、曹学正、王家园、曹秀凤等多位青年骨干教师加盟助力,以及张纯淼、曹艺严、吴少雄等实验中心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支撑。选拔及决赛冲刺期间,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多次关心参赛师生近况,物理系副主任吴志明教授亲自带队、上阵指导,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陈晓航老师也亲任校赛评委,对标国赛要求,对作品进行精准点评,为参赛选手提供了宝贵意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同学们在比赛现场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出色的创新能力和卓越的综合素质,最终取得可喜成果,展现出了厦大学子应有的风格和水平。

image.png

                                                                                                                         日常指导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期坚持以高水平竞赛为重要抓手,坚持学赛共建,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路径。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赛立于创新,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涵盖理论体系构建、仪器装置开发、实验方法多元化等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将学习、研究与科技前沿、产业关键领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践行产、学、研、教深度融合模式。近三年,就该项赛事作品延伸转化学术论文6 篇,申请专利10 项,与企业成功对接3项。此外,“学科交叉互融,积淀多元力量”是此项赛事的另一大特点,其以开放兼容的多赛道竞技形式,促进了不同学科背景学生间的共同协作,在合作中互补融合、各展所长。我校历届参赛学生中,就不乏化学、数学、天文、电子等专业的佼佼者。

      下一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由中南大学承办,将于2025年初启动;同年,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教学)将在中山大学举行,期待未来有更多热爱物理实验的同学参与其中、获得成长!

附: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厦门大学获奖名单


赛道

题目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奖项

命题类

基于爱因斯坦-德哈斯效应的微弱磁场测量装置

邓凯峰、吴子彧、林烨韩、张奕昆

黄胜利、许飞雅

一等

斯特林热机的动力学模拟及其数字化测试平台

傅扬、靳京皓、张浩然、苏伟坤

苏山河、林友辉

 

一等

激光原理实验

庄缇萦、张雨、林斯玮、谭陆官

林光杨、郑晅丽

一等

基于多芯光纤的二维微弱振动探测与实时分析

曾黄培、王易衡、郭辉、兰景琪

吴志明、李煦

二等

自选课题类

基于牛顿冷却定律的二维材料光热效应和热学性质测量装置

付昊天、廖聪、陈振华、黄劭璟

叶美丹、王浩

一等

基于干涉法提取相位信息的自适应光学系统

王璐瑶、王文豪、施开宇、

武安可欣

炉庆洪、尹君

二等



教务处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02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