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启发思考,物理丰富生活,物理创造未来。
为了倡导对基础学科的重视,激发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由教务处主办,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承办的第十五届物理竞赛(XMUPC15)总决赛于2021年5月22日晚上在物理大楼117报告厅顺利举行。比赛有超过200名学生线下观摩,同时也在bilibili平台直播,赛事引起了同学们广泛关注。现场观众为选手的精彩表现欢呼不断,气氛热烈、情绪高昂,
出席本次物理竞赛总决赛的嘉宾有:厦门大学教务处 黄艳萍 副处长、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 陈理想教授、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郑诚明老师、物理学系系主任 吴顺情主任、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助理、教学与实践中心常务副主任 曹晓宇教授、管理学院的团委副书记周颖老师、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辅导员严威老师、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辅导员陈洪老师、辅导员胡艳婷老师;以及林昶旭、张志森、黄巧玲等竞赛组老师;本次比赛由吕铁羽老师担任裁判。
一、赛事介绍:
本届竞赛赛制延续去年,分个人网络赛与现场竞答两阶段进行。在个人网络赛中,继续使用厦门大学学科竞赛中首创的手机答题、争先答题、团队计分等新模式,学院现场竞答(团队赛)资格来自于个人网络赛成绩。本次网络赛总计有2298名同学参加,231名学生分获竞赛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46人、二等奖70人、三等奖115人。按照晋级规则,来自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能源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航空航天学院的6名选手入围个人赛决赛。而进入团队赛决赛的学院为:生命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管理学院、航空航天学院。
二、比赛开幕
厦门大学教务处黄艳萍副处长上台致辞。她称赞物理竞赛历史悠久,又焕发着勃勃生机,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在疫情期间积极应变、主动求变,通过创新竞赛形式保障比赛顺利进行。而赛事参与者人数众多,几乎遍布全校各学院,这让物理竞赛具有更大影响力。竞赛通过将比赛与校史、院史、教育相结合,让其成为课程思政的新阵地;通过将学科与前沿创新比赛题相结合,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科研的无穷魅力。同时为竞赛研发的手机答题系统更是在学校其他教学内容中发光发热。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师生的认真组织,让物理竞赛获得了“2020年品牌赛事”称号,黄艳萍副处长希望学院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再接再厉,深入挖掘、总结竞赛组织规律,并推广到其他学科、学校,传播厦门大学物理学科影响力。
三、精彩赛况:
选手们按前置赛事排名顺序在台上就坐,以抢答形式作答,正确回答者便能前进一名。比赛正当时,大屏幕上顺次呈现一道道题目,选手们积极抢答风采各异。答题过程中排名快速变化,比拼激烈,通过层层末位淘汰争夺个人赛冠亚季军。
团体赛上,各学院团体在台上列坐,依然采用抢答的方式作答。比赛题目新颖有趣、贴近生活,通过选择题、简答题、视频题等多种方式进行提问,选手每次作答都引起观众热烈讨论。
团体赛第一轮比赛结束,积分末位的管理学院遗憾淘汰。而在后续答题模块中,若选手作答错误则会受到扣分惩罚,因此选手们相对“沉稳”许多,也出现了无人作答的现象,这体现出参赛选手的深思熟虑。
首轮淘汰比分
盲选答题则是赛点!!有10,20,30,40,50,60分题目可供团队选择,题目难度与分数成正比。分数高者可先选择题目,答对加上相应分数,答错则减掉相应分数。这是一个可能弯道超车,亦可能让团队“回到解放前”的环节。团队们都精打细算,仔细考量。这轮比赛让团队与团队间的分数也拉开了巨大差距。
多轮比赛结束后,航空航天学院和电子科学与技术成功进入最终比拼——冠亚军争夺!
精彩绝伦的答题后,诞生了团体赛一等奖团队——航空航天学院团队,二等奖获奖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三等奖获奖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管理学院。
四、颁奖仪式:
个人赛
冠军:来自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许安冉;
亚军:来自能源学院的任禹铄;
季军:来自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杜光正。
团队赛一等奖 航空航天学院
团队赛二等奖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科学学院
团队赛三等奖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管理学院
合影留念
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